汪院士写给大义村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佟桂莉书记、张登峰区长:
你们好!
我是汪忠镐,祖籍萧山区瓜沥镇大义村。今天有一私人小事,叨扰两位领导,内心很是抱歉。
我出身萧山医学世家,1937年9月生人,1956年进入上海医科大学学习(今复旦大学医学院),后入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工作,近60年来一直从事血管外科、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治疗、研究与教学工作,2005年12月本人有幸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半个多世纪以来,因工作原因我辗转各地、四海为家,但内心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萧山人,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少小离家老大回”,上世纪90年代起我利用多次回乡的机会,帮助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建立心血管科并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并担任该院的名誉院长,努力为家乡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离家越远,乡思越深,岁月流逝,我不知不觉已是八旬老人,自己也开始慢慢追溯家族的历史与自己的过去。数年前我花费数万元,在瓜沥镇大义村原有宅基地上,把自己童年出生地与聚住过的一间老宅进行了翻建修复。我翻建的这个老宅属于汪氏祖宅一部分(汪氏祖宅,清中期修建,为三进东西厢房,二层土木建筑,最近数年因年久失修,已经全部垮塌,成为一件憾事。),这个小屋也是萧山历史名人、幕僚学集成者、我先祖汪辉祖故居所在位置,当时翻建的出发点就是想建造完毕空置禁用,以此方式保留先祖汪辉祖与自己祖上故居,同时如今后有幸成为“汪忠镐院士故居”,让自己旅居海外的子孙后代有个寻根之地,也让当地乡里乡亲多份自豪感。
数天前听闻老宅周边的族人与亲戚电话提及,瓜沥镇大义村根据村镇建设计划,准备把垮塌后的汪氏祖宅宅基地,统一规划用作当地村民建房之用。这块地数年前当地政府曾考虑原址重建汪辉祖故居,后因多种原因搁浅,也是一个遗憾。现在大义村准备另作他用,对此我自然不能反对,但因我建造的故居小屋为二层仿清小楼,与北边我堂叔遗留建筑合为一体,如果周边规划新建多层超高民居,恐对小楼采光不利,百姓日常生活也会对其造成不甚协调的影响。另外我还了解到原有的进出小楼一条南向主道路,在这次规划中也将取消。
我个人希望能结合实际需要,在大义村汪氏祖宅宅基地规划中,能对原有南北向中心道路予以保留并修复整理,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是保留故居与新建房屋的合理间距,故居与新居高低协调,可以用一个镂空式小型围墙或绿化,对故居与新建民宅进行间隔。
对于家乡推进的“美丽乡村”,我内心自然十分赞同,我对村镇规划是门外汉,希望我提出的要求不会影响到基层政府部门的具体工作。我这个事,给他们添麻烦了。
感谢两位领导在百忙中对我这个私事的关心,恭祝琪安!
汪忠镐(电子签名)
2019年11月4日
附注:因为子女在美国,加以学术交流等工作原因,我一个时期以来基本是国内海外两边跑,最近回萧山也较少。因人在美国,怕手写信函字迹不清,听闻老宅周边民居建造在即,为了尽快发信求得支持帮助,故采用电脑输入加电子签名,由我弟弟在萧山投递。唐突之处,希望领导见谅。
我将此事委托给我的两个弟弟具体负责:
汪忠勋(电话:13906713928)
汪忠国(电话:1380575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