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医风采高山仰之 品味杏林人生登高望远

学习汪忠镐院士创业之精神
学习姜合作院长伯乐之战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形成一个概念,开辟一片天地



     年过古稀不辞劳,敢于以身来试刀。一个概念一片天,降疾挽澜祛病魔。普度众生怜世人,毕生报得慈悲心。血管气管奠伟业,著作等身送流年。
继汪忠镐院士十二部专著之后,《胃食管反流论文集》即将出版。这部文集是汪院士古稀之年,笔耕不缀,挑战自我,苦心探索新领域,终于十年磨一剑,揭开了严重困扰老百姓健康的胃食管反流哮喘误诊误治的谜底。用他自己的话讲“形成一个概念,开辟一片天地”。我理解他所讲的一个概念就是发现了胃食管反流哮喘病的本质规律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他讲的一片天地无疑便是他一生追求拯救患者,造福百姓的梦想。
2007年4月29日,虽时过境迁,然我却记忆犹新。这一天,总部、二炮首长出席了隆重的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中心成立大会,汪老师为名誉院长兼胃食管反流中心主任。至此,他领衔该中心十年有余。作为见证者,参与人目睹了他面对新领域,接受新挑战,追求突破、满怀激情的创新精神。切实感悟到他科学求实,苦心孤诣的大师风范。每每想起他白手起家,从零做起,大起研究方向,小至实验环节,乃至于当初他亲自带领团队在大街上开展义诊宣教,我都历历在目,心酸不已,热泪盈眶。
     纵观汪院士六十余载的医学生涯,他学习起点很高,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入职于被誉为医学殿堂的协和医院,师从于曾宪九、吴英凯及裘法祖大师。他从普通外科领域的初心,实现了向血管外科延伸拓展,最终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血管外科医学家;实现了从血管外科向胃食管反流哮喘病跨学科,多专业融合集成突破,最终形成一个医学史上新学科,开辟了我国医学科技领域的新纪元。
     有人说:汪院士是学术创新中的常青树,因为他先后出版专著12部,参与编写著作68部,文集多卷,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
     有人说:汪院士是学科创新中的常青树,因为他先后从普外科、血管外科到胃食反流实现升华超越,而且皆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学科水平。
     有人说:他是院士们中的常青树,是因为他当选院士功成名就之后,永不满足,永不停步,而是越发把忧患天下化为个人承担,一直潜心研究困惑大众健康的胃食管反流哮喘疾病,一直履行着个人使命,最终由他以身试刀,一石激起千层浪,揭开了胃食管反流哮喘疾病误诊误治是食管气管综合症哮喘、喉痉挛真正的“元凶”(GELTS),从此唤醒了消化、呼吸、心内、耳鼻喉、眼、口腔众多学科对新概念的了解和认识,减少误诊误治,也唤醒了胃食管反流患者过去诊疗的茫然和痛苦的无奈,使患者知道就诊的方向。随着GELTS概念的形成和推出,目前,国内各大一、二线城市大医院皆相继构建了胃食管反流诊疗中心。专业学术研讨会,培训会频频召开,桃李满园。
      他为形成和传播一个概念,痴迷拼搏,夜以继日,苦心所积,著作等身,可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纵观汪院士历时十年的胃食管反流哮喘研究创新的伟大学术成就和贡献,展示给我们无数的惊奇和感叹,他为了形成一个概念,开辟一片天地而以身试刀。他可以承受许多同行们的社会压力,他可以忍受着严重失眠所导致的身心痛苦。然而,最终展示的是大师完美的形象,回报的是他追求的人生学术事业的梦想。如同他在文集中所说“在磨难中得到新生,继之救治同病相怜者,不觉已然十载,医者仁心,特刊出文章收集,以飱读者。
     鉴于本人才疏手拙,思维愚钝,见识不足,仅凭初心,却无力表达汪院士的大师风范、学术魅力、思想深邃,深表遗憾。
 
               第二炮兵总医院 原院长 姜合作
                                  2016年7月10日

汪院士生前故友 Ren Yuhong 创建